查看原文
其他

“民生为大”要避免六个误区

王祥 重庆瞭望
2024-09-08
前不久,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:“中国式现代化,民生为大。”

民生是最大的政治,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表现和基本内容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一系列郑重宣示,都映照出了民生在治国理政中的分量。比如,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”“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”“江山就是人民,人民就是江山”等。

但越是重要之事,越应保持清醒头脑。领导干部践行“民生为大”的嘱托时,要多听群众意见、回应群众诉求,把民生工作做细做实。笔者以为,在这一过程中,要努力避免这六种误区。

▲4月22日下午,习近平在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考察时,同正在社区食堂就餐的群众亲切交流。记者 谢环驰 摄/新华社

误区一:一味“干大事”,忽视民生小事


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从提供一个夜市摊位,到办理一张营业执照,再到解决一名大学生就业……每一件民生小事的背后,都关联着城市的烟火气,连接着群众的幸福度。


但在基层,一些领导干部却急功近利,对民生小事不闻不问,一心只想“干票大的”。像耗资2亿元建歌剧院后烂尾、花2.11亿元建6座仿古驿站成荒地等,都是贪大求快、本末倒置,挤占了民生投入,也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。


落实“民生为大”的嘱托中,领导干部要戒急戒躁,别总想一口吃成胖子,收割政绩后拍屁股走人;应多俯下身子,从“鸡毛蒜皮”的小事着手,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收获群众的好评。


▲位于沙坪坝区的沙滨路和嘉陵路之间,曾经的废弃建筑和街头荒地已成为可赏江景的重庆之门文旅城。张锦辉 摄/视觉重庆


误区二:盲目“追热点”,缺乏战略定力

习近平总书记在《“潜绩”与“显绩”》一文中,点赞了原福建省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。谷文昌在任时,没有今天“追热点”,明天“看热搜”,而是十几年如一日,默默带领干部群众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。总书记称赞他“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”。

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一样,也会时不时出现新需求,比如近年来涌现出的社区食堂、五点半课堂等。

面对这些新需求,领导干部不能随波逐流,要结合当地实际深入调研,科学评估后决定是否“押注”跟随;更不能新官上任就另起炉灶,在“另辟蹊径”中破坏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,惹得群众怨声载道。

误区三:总是“全复制”,不能实事求是

古人曰,见贤思齐,择善而从。改善民生中,多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,有时能事半功倍;但若一味照搬照抄,总是对齐别人的“颗粒度”,就会适得其反。

城市绿化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,能提升市民的幸福感。在我国,许多城市把香樟树作为绿化树,前些年,江苏盐城盲目跟风引进,结果香樟树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,在秋季干旱和冬季寒流中死掉一大片。

这启示我们,改善民生没有“标准答案”,不能东模仿、西抄袭。若总想着图省心省事进而复制粘贴,就会掉进形式主义的怪圈,劳民又伤财。

▲持续深化整治。王鹏 作/新华社


误区四:热衷“花架子”,没有真抓实干

民生工作不是搞表演,不能花大力气堆出一个“花架子”,或是“演”出表面上的虚假繁荣,实际上却脚走不出办公室、手离不开电脑桌,对民生需求置若罔闻。

去年,成都某社区为了整改耕地“非农化”问题,竟然在广场上移栽起了挂穗玉米。从远处看去,高高的玉米苗组成了一道自然田园风光,但这风光却是“花架子”,一戳即破、一吹即倒。

民生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,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。它需要领导干部真正走到群众中去,听取他们的声音、回应他们的诉求、解决他们的矛盾,而不是总做材料文章——报表上一派和谐,实际上暗流涌动。

▲重庆江北区黄花园大桥下的“劳动者港湾”,为周边不少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憩去处。翟亦平 摄/新华网


误区五:迷信“一言堂”,不听群众声音

多听取群众意见,才能使决策更民主、更科学。对此,毛泽东同志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:“就是要像房子一样,经常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。”

如今,上到起草党的二十大报告,下到各地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条例,听取群众意见成为政策制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。但在基层一些地方,个别领导干部爱搞“一言堂”,制定民生政策时主观臆想多、接地气的少,导致群众不买账。

鞋子合不合适,只有脚知道;政策合不合适,群众最有发言权。像“云浩止耕”“在永久基本农田里建地铁站”“先种烟草、后种苹果、再种山楂”等,都是闭门造车式的随意决策,没有听取群众的声音,让民生工作沦为了“闹心工作”。

▲兜住兜牢。徐骏 作/新华社


误区六:习惯“打折扣”,削减民生幸福

民生工作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衣食住行,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。一些群众之所以经常发出“中央不是这么说的”的抱怨,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,便是民生工作被做了减法。

比如,截留群众养老保险待遇、非法占有惠农资金、违规收取各种费用、擅自增加服务流程等,都是图一时之便、谋一时之利,以“打折扣”的方式削减民生幸福,没有把改善民生的“天线”一杆子插到底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只要是人民群众欢迎、咧嘴笑的事,再难也要干到底;只要是人民群众不高兴、撇嘴的事,就坚决不要干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,民生工作没有太多的公式,唯一的标准,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、赞成不赞成、高兴不高兴、答应不答应。

中国式现代化,民生为大。前行路上,领导干部要认识到“发展为了民生,民生连着发展”,努力提高自身水平,带领人民群众做大民生“蛋糕”、分好民生“蛋糕”。


责编丨冉苗俊
责校丨杜铠兵 伏一晨
审核丨王方杰

长期征稿,每篇稿费2000~10000元
投稿邮箱:cqliaowang@vip.163.com
往期精彩内容


● 从新定位看中央对重庆的厚望

 今天,当我们重新审视“劳动”

● “重庆造”汽车强势崛起,这三个启示值得深思



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
邀请加入读者群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重庆瞭望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